1917与影片的情节设计

1917,导演Samuel Alexander Mendes,2020年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混音奖。本片采用了假一镜到底,基本看不出剪辑痕迹。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电影的镜头数基本上是越来越多的。而1917这种(对我来说)久违的长镜头和一镜到底,不啻都市中的一片绿(不过也有炫技成分了)。跟随着镜头,我们仿佛就是跟在Blake和Schofield身后,走过生与死、真情与欺骗、无奈与渺小的旅程。
影片开头,是色调明亮饱满的阳光、绿油油的草地和两个睡觉的英国士兵。没有人会把这个场景和战争联系在一起。中士叫醒Blake,叫他带上一个人。Blake带上了旁边睡觉的Schofield。两个人开始走。
慢慢地,他们走到士兵聚集区,草地也在变少,取而代之的颜色是士兵身上的土黄色。再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走进战壕,空间显得狭窄起来,时不时还有士兵挡道。两边是战壕,前有摄像机,后路又仿佛被向远方延伸的战壕壁给封住。这种构图让人感觉两个士兵被困在其中,动弹不得。这说明等待他们的不会是什么好事。
果然,他们得知自己要单枪匹马穿越不知是否撤退的德军防线,给友军送信停止进攻,1600名士兵的生命安危就在他们身上。
……
电影是视觉的艺术,电影8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画面传递的。观众要通过色彩、构图、音乐、场景等等提炼信息。但是对于影片的这类视听语言分析就不讲了,否则就变成冗长的拉片子了。

Schofield一开始不想去,他不像Blake那样有一个哥哥在那1600人中,他也不像Blake那样热血和理想主义,他更加实际。他不像Blake那样精通地图,他在这里只是因为他跟Blake一起睡觉,中士叫选一个人一起来,就正好被Blake选中了。Schofield曾经得过奖章,但是令Blake十分不解的是,Schofield在口渴难耐的时候把奖章给了一个法国人,以换取一瓶酒。Blake一直想着,要是自己得了奖章,要把奖章寄回家去。但是Schofield说,他一点都不想回家,仿佛对家人没有一点牵挂。Blake听说哥哥在那个部队中,还有1600人的性命,打了鸡血似的就要往前冲。Schofield则建议晚上再行动,避免被发现,并且抱怨自己被选中。熟悉情节设计的观众在这里可能就知道了后来的故事发展——肯定是公路片的模式——Schofield在这段旅程中经历阵痛、得到了成长。

是的,很多影片情节就是这样设计的。电影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弧光”,讲的是电影一定要表现变化,并且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表现。具体来说就是,比如《泰囧》,一开始是夫妻不和,丈夫只顾工作,闹的快要离婚了,后来丈夫出差,遇到了乡下人王宝强。王宝强脑袋单纯、贫穷但快乐,而丈夫一心挣钱、尔虞我诈、不快乐。那么后面故事发展肯定是丈夫经历阵痛和成长、夫妻重归于好啊。丈夫肯定要先对乡下人王宝强怀有不认同,然后一些事件发生,给丈夫打击,丈夫慢慢看到王宝强身上的可贵品质、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两人握手言和……这就是公路片。2019年奥斯卡最佳电影The Green Book(绿皮书)也是典型的公路片。

但是1917的公路片特点又不是太明显。看完影片的你会认为,影片的主旨明显不是Schofield的成长(这样的主旨也不够宏大,不够支撑起一部值得历史铭记的电影,不过1917能不能被历史铭记还是留给时间吧)。影片前半段,救下德国飞行员的Blake反而被德国兵刺中腹部而死。看到这里我都懵了,Blake可是影片第一个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物啊!(回过头来想,开头时Blake拿钢盔遮住他的脸,在躺着睡觉,Schofield却露出了脸,在坐着睡觉,也暗示了主角是Schofield,并且Blake说不定会领便当)那接下来情节会怎么发展呢,我的确很好奇。

Schofield想尽办法来救Blake,但是无能为力。他十分悲痛,Blake可是刚才在地道中拼尽性命救出他的人。Blake自知时间不多了,拿出家人的照片细细抚摸,这一切Schofield都看在眼里。Blake说起了他在那1600人里的哥哥"just like me, but older",托付Schofield一定要找到哥哥,并给妈妈写信,说他不曾害怕过。弥留之际,Schofield不知道说什么,Blake说"talk to me",Schofield说"your brother, just like you, but older"。说完,Blake已经断气了。

看到这里我很难受,因为寒假回家之前和鱼分别的时候,也是非常多的话,就想拉着爱人不停地说下去。Talk to me. 还因为家人的离去和我的自责。总之就是想到了太多。

好了,Blake已经离去,Schofield拿着Blake的戒指和名牌,继续前行。他在断桥上面走狭窄的钢梁(寓意走钢丝,说明过桥后他多半会遇到敌人)。桥还没过完,他果然遇到了敌人的狙击手,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他到了一个地狱一般的小镇。太阳在前方,但光又是从侧面打过来的,四周都是一片漆黑。暗色调、诡异的场景,Schofield在这里警惕地奔跑,配上音乐和时不时出现的德国兵,给人一股末世的感觉。
Schofield进入一户人家,里面有一位法国女人和一个婴儿(应该不是她的孩子),顺便复习一下我的法语。法国人温柔地待他,为他抚摸后脑的伤口。这个小房间就像是这个地狱般的小镇的一个天堂。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把所有的食物留给了那个法国人!看到婴儿饿,居然把在路上接的牛奶全部给了那个法国人!在之后也有一些这样的情节,包括为什么Schofield居然没有一开始杀掉发现他的德国人Baumer,而是试图跟德国人达成协议,你不喊叫,我就不杀你。这让我感到,虽然Blake因他的理想主义(救德国飞行员)而死,但是他在后面的情节中强烈地在场,并且强烈地影响到了现实的Schofield。Schofield仿佛变了一个人,当初拿荣誉勋章换一瓶酒喝的他已经在Blake死去的时刻死去了,之后的Schofield仿佛被Blake灵魂附身,会试图放德国人一条生路,会把所有食物和水留给好好照顾他的法国人……

早晨到了,Schofield必须要上路了,他还有信没有送到。法国女人对他说"please stay"。面对地狱中的天堂,他没有犹豫地离开了。是他的使命感,还是他对Blake的承诺使他义无反顾地离开?

Schofield为了逃避德国人的追捕,跳进了河中。他漂流到横跨河的一个枯树处,那里尸体堆积如山。Schofield奋力爬上岸,镜头一转,我们看不到枯树那边的尸体了。这个世界翠绿而宁静,仿佛没有战争。这告诉我们,Schofield已经逃离了敌军的追杀。

之后仿佛教堂的圣歌响起。给人一种肃穆、涅槃的感觉。原来是部队进攻前在唱歌。Schofield终于找到了要送信的部队。然而,要阻止进攻,必须找到部队的上尉。但是部队的上尉在进攻的前线。Schofield艰辛地找到了上尉,告知了前方是陷阱。进攻停止了。

上尉非但没有感激,甚至是一副心好累的表情。正如他所说,今天派一个人来说停止进攻,明天说不定派一个人来说黎明进攻。确实,停止了这次进攻又如何呢?这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派了无数士兵进行旷日持久又毫无成效的战壕战。这一次1600人逃过埋伏,谁又能保证他们能活着走出战场呢?正如上尉所说,停止这场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荒诞。之前Blake和Schofield所做的一切仿佛都没有了意义,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传令而已。Schofield把食物留给了法国人,但是她说不定第二天就会被德国兵发现。他们翻山越岭、拼死搏斗,一切的一切在这场荒诞的战争面前什么都不算。

总之,无论如何Schofield成长了。他带着使命和托付,用撇脚的步枪打死了狙击手、逃过了德国兵的追捕、帮助了法国女人和婴儿、踉踉跄跄地终于完成了任务。他不再是以前的他了,战友Blake的精神已经在他身上生根发芽,所谓的火之意志就是如此。影片的最后,他终于找到Blake的哥哥,完成了战友的愿望。他找到一棵树,疲惫地坐下,拿出家人或妻子的照片细细抚摸。仿佛又回到了影片的开头,两名士兵无忧无虑地午睡,仿佛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

非常好玩的是,接近一年前,鱼跟我说她看过这部电影。当时说它非常唯美,还发了一张图片给我,就是这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