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类型介绍 3
本次介绍的均为长距离、大项目的攀登类型。
Big Wall Climbing(大岩壁攀登)
大岩壁攀登是攀登长距离的多段(multi-pitch)线路的攀岩类型,通常需要多于一天的时间。以El Captain的The Nose为例,把所有绳距加在一起,线路长度1000m左右,通常分为31段。大岩壁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攀登体验——攀登者需要在垂直岩壁上度过多于24小时,吃喝拉撒都在百米绝壁,睡在露天岩壁平台上或者是吊帐中。
大岩壁攀登是困难的,需要大量攀岩经验,特别是器械攀登(除非你有能力free百米岩壁)以及多段攀登的经验,还需要胆大心细的内心,更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搭档……大岩壁又是比较“容易”的,它不太需要极致攀岩水平——有些只需要5.9的传统攀水平。作为参考,完攀El Captain的攀登者,有9岁的也有81岁的。
大岩壁通常为器械攀登+简单的自由攀登,攀登者要重复上千次拉上升器等动作,就像上楼梯。若是free的话,很多大岩壁线路的难度不低。也因此,大岩壁线路的难度的表示通常类似下例。
还是以The Nose为例,评级为5.8 C2或5.13+(最难free单段为5.14a)。
想了解大岩壁攀登,可以看吴争和田野的The Nose纪录片大岩壁,倾力推荐。
大岩壁攀登也可以是登山,如何川、孙斌、Rocker的布达拉北壁线路。
Mountaineering(登山)
生活中我们常说“爬山”,但是基本上都是“走山”,下面介绍两种真正的“爬山”。
注意,按定义mountaineering并不一定是包含“爬“,笔者用脚走上Jenner,按定义也可以称为阿式(???)。但是这里介绍的mountaineering基本上不包含“走山”,也不包含户外运动协会的大多数徒步登山线路,这也是mountaineering在笔者心里的意思——基本上包含冰雪地形(但是也不一定)、通常需要使用技术装备、通常不是旅行社的爬山或徒步登山。
注意,爬山的种类远不止这些,比如滑雪登山就没有在这里介绍,或者可归类入下面两种之中。
登山从不以登顶为目标,安全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Alpine Style(阿式攀登)
阿式攀登,即阿尔卑斯式攀登,是一种自给自足式的攀登类型。阿式攀登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式攀登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区,故得名。攀登者携带自己所有的装备与物品(当然有一些放在大本营)。通常阿式攀登不使用固定路绳、登山向导(也有雇向导爬阿式的,笔者认为有没有向导这个不重要)、(大本营之上的)背夫、辅助氧气等喜马拉雅式攀登使用的方法。
与喜马拉雅式相比,阿式攀登一般用时更少、速度更快、营地数更少、队伍人数更少、使用装备与技术更多更复杂、路线难度更大、风险更高。阿式攀登注重轻便快速高效,也注重线路难度,经常是不走简单路,偏找难路登。阿式攀登不仅考验攀登者的技术水平,还考验攀登者的体能、经验、找路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心理素质……阿式攀登的兴起反映了人类登山思想的进步——不只追求登上山峰,也追求以更加挑战自己的方式登上山峰。
很多人认为阿式是一种“纯粹”的攀登方式。人类使用纯粹的身体去登上高峰,期间体验困难地形、寒冷的侵袭、对危险的恐惧、睡眠的不足、饥寒交迫……最后登上高峰,再成功下撤,这种活动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攀登者从中得到灵魂的升华。
阿式攀登的最高奖项是Piolet d’Or(金冰镐奖),一年一度。
阿式攀登难度系统比较复杂。有综合性的难度等级系统IFAS,分若干等级,分别是F,PD,AD,D,TD,ED,ABO,是法语的首字母缩写(哈哈我懂法语),逐渐变难,其间可以用+或-细分。国内大部分雪山商业攀登线路难度为PD或更低,国人幺妹线路难度在D左右,ED则是金冰镐级别的攀登难度,ABO则极少见,类比于攀岩可能是5.15d或5.16级别,几乎无人能及。衡量一个线路的难度时,通常还会加上技术路线长度、攀冰难度、干攀或混合线路难度、坡度等更详细的信息,若有器械攀登等攀登类型,也会加上相应难度等级。考虑难度时,通常还会带上路线图。下面举笔者超敬佩的Gasherbrum I峰Satisfaction!无氧阿式新路线为例,此线路也是金冰镐线路,有十分曲折的故事。
Gasherbrum I (8068m) southwest face, 2600m, ED+, WI5+, M7
近期国内阿式攀登入选金冰镐的有:李宗利、童海军登顶贡嘎;李宗利、迪力夏提、康华登顶Bogda V。
Expedition Style(喜马拉雅式攀登)
喜马拉雅式攀登是与阿式攀登相对的一种攀登。喜马拉雅式攀登通常会借助固定路绳、辅助氧气、背夫和向导、预先设定好的营地……攀登时使用大量的人员帮助修路、搭建营地和进行后勤工作。故其又名围攻式攀登。商业攀登多为喜马拉雅式攀登。
有人认为喜马拉雅式攀登不纯粹。但以喜马拉雅式为主的商业攀登也降低了登山的门槛,给了很多人体验攀登乐趣的机会。很多高峰的首登都是喜马拉雅式的,如珠穆朗玛峰的首登。在喜马拉雅、喀喇昆仑等山脉,山峰偏远、接近和攀登路线长、海拔高,喜马拉雅式攀登或许更加适合。但也有人有能力在那里阿式攀登。尽管如此,有些山峰或许不可能被喜马拉雅式攀登,如Cerro Torre。
参考:Wikipedia;AAJ;公众号 耐力实验室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