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与影片的场景分析

卧虎藏龙,导演李安,获得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很多人看了之后不理解这部影片,甚至一头雾水。许多谜团都在玉娇龙身上。她为什么抛弃罗小虎,为什么三番两次偷青冥剑,为什么离家出走大闹武林,最后为什么自杀……其实,要分析玉娇龙这个人物乃至整部影片,必须要从影片的场景入手。

玉娇龙第一次出场的场景是京城。对称构图的京城大远景告诉我们,京城庄重、森严、讲规矩,这与追求自由的玉娇龙格格不入。玉娇龙“就要嫁人了,可是还没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天性直、天真、向往小说般自由自在的大侠生活,甚至天真得邪恶。她觉得不好玩,就擅自跑到贝勒爷的书房里来;她想玩一下,就偷了绝世武器青冥剑……而她向往的生活,从影片中多次暗示来看(比如贝勒爷向玉大人介绍自己认识的江湖弟兄,玉大人一脸不情愿),父亲玉大人肯定不会同意。她原本压抑在内心的天真梦想被突然到来的江湖高手俞秀莲和传说武器青冥剑重新点燃。她偷青冥剑,却不想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大家死的死、伤的伤,父亲和贝勒爷两家险些决裂,俞秀莲对她多次暗示、剑拔弩张。她觉得不好玩,自己就玩一下,至于吗?所以后来她出走京城,全然不顾家人和婚事,也就毫不奇怪了。京城繁荣,自己家有势力,但是规矩多,玉娇龙在工工整整的京城建筑中透不过气来。

再来看看新疆这个场景。这是之前其父驻守西域时,玉娇龙呆的地方。这里荒原一片,但是野性十足。大漠悍匪罗小虎让人闻风丧胆,公然劫持玉娇龙的官家队伍,肆无忌惮。这与玉娇龙的天性不谋而合。她追逐罗小虎要拿回自己的梳子,一路打打闹闹,仿佛情侣打情骂俏。最后,他们互相心生爱慕。罗小虎以为自己做出一番事业,就有实力光明正大地迎娶玉娇龙,所以劝玉娇龙先回家。新疆野性十足、可以撒野,但是远离人烟、不接地气,最重要的是远离江湖。玉娇龙后来见识了大侠李慕白之后,怎么还有眼看得上新疆呢?更何况在新疆无人不知的罗小虎来到京城,想抢玉娇龙的亲,结果只落得被官家护卫抬走的下场,仿佛车展上被特斯拉架走的女司机。桀骜不驯的大漠悍匪,在京城也只落得一个农民工似的下场,没有人关心,更没有人害怕。这在玉娇龙心里和大侠李慕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罗小虎在影片结尾跟玉娇龙说“一起回新疆”,她怎么可能会答应呢?

玉娇龙出走京城后,来到了江湖某处客栈。附近江湖人士听说这里有一位拿着青冥剑的女侠,纷纷前来一探究竟。他们以礼相待、好言请教,玉娇龙哪受得了这些,听到了不喜欢的姓氏就拳脚相向、拔剑杀人。她这时应该会记起在京城时与俞秀莲的对话。

“江湖上是不是很好玩?爱干什么干什么,不喜欢就打,书里都是这么写的。”
”行走江湖就是一个义字,说的话要讲信用,不然就没人跟你玩了。“

原来江湖上也是要讲规矩的。自己这样天真得邪恶,路注定是走不远的。江湖好像也没那么好玩。
后来玉娇龙与李慕白竹林战斗的场景也可以作为一个场景来分析。他们在竹林之巅战斗。这一战让外国人都看傻了,原来武打也可以这么优美、这么有意境。竹林之巅虽然美,但是太高了,缺乏烟火气,和武当山的感觉有点像。那时的玉娇龙还无法理解这些出世的思想。

后来情节急转直下,玉娇龙的师父碧眼狐狸居然想暗杀她,李慕白为救玉娇龙身中毒针,最后放弃活下去的机会,选择和俞秀莲表达心意。自己心目中的大侠死了,自己的师父居然想害自己,俞秀莲却选择放过自己……玉娇龙已经失去了太多,也经历了太多。自己邪恶般的天真,想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好玩,到最后一点也不好玩。她已经无处可去,只能来到影片最后一个场景——武当山。
武当山是武当派的修炼地。武当山藏在云中,充满仙境氛围。一切尘嚣在这里仿佛都变得不真实了。这里人不多,但是每个人仿佛都是仙人。这里比竹林之巅更高,高得超越了一切,不食人间烟火。这里也不好玩,不是玉娇龙的栖身之地。她已经无处可去,只能跳崖。

影片的几个大场景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江南水乡是第一个场景(那时玉娇龙还没在片中出现),代表俞秀莲的人生态度,安稳、宁静,接受世俗观点的束缚。京城代表又一种人生态度,森严、等级、庄重、秩序、没有个性的空间。西域代表另一种人生态度,恣意、奔放、狂野,但是缺少烟火气和大格局、大思想。武当山代表再一种人生态度,超凡脱俗、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万籁俱寂,但是要求绝对远离世俗红尘、清心寡欲。人生态度才是影片想要探索的东西。对于人生态度的探索,仅是场景分析是不够的,还要对人物、情节等进行分析。这就不是这篇文章要说的了,豆瓣某影评已经说得非常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