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装备介绍——Sport Climbing
装备介绍系列文章均不构成装备使用说明和购买推荐。
装备的使用非常复杂,系列文章不可能全部介绍到位,请遵循正规说明;装备的购买请自己决定。
购买装备请选择可靠渠道,并且注意生产日期。一般来说,5年以上即不宜使用,即使是新装备或貌似没有问题的装备。装备出现一些程度的磨损和老化时请及时更换,受过强力冲坠的装备最好更换,具体这里不再细讲。
ATC
ATC (Air Traffic Controller)是保护(belay)时使用的装备,某些ATC也可用于绳降(rappel)。目前ATC是使用最多的保护装备。ATC一般通过主锁连接到安全带的相应位置。ATC的核心关键是给绳索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只要操作正确,即使很小的抓握力也能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用ATC或八字环等装备保护时,须使用五步保护法。
使用ATC时攀登者的手必须时刻确保抓住摩擦端的绳索,否则绳索位置改变,制动效果会大大降低。这也是ATC的不足之处。此外,当绳索进水或结冰、直径变大时,抽绳也将变得困难。在BD的官网上,ATC分为ATC和ATC-Guide等,guide可以作上方保护,此处不再细说。
尽管ATC长得都差不多,不同品牌或不同种类的ATC使用起来可能有手感上(比如是否容易卡绳)的玄学差异。
GRIGRI
龟龟(GRIGRI)是一个可爱的名字(不是吗)。GRIGRI是Petzl生产的一种自锁保护器,常用于先锋保护和顶绳保护。收绳和给绳时,攀登绳会顺利地通过保护器,而坠落时的加速则会让GRIGRI锁住攀登绳。在运动攀中,GRIGRI很受欢迎。种种原因使得GRIGRI不适合登山运动。当绳子潮湿或结冰时,GRIGRI的效果会变差。并且GRIGRI大而重。但是GRIGRi最大的缺点还是自锁。下面探讨自锁保护器的缺点。
首先了解两种冲坠时的保护模式。发生冲坠时,自锁保护器构成的系统可能是静态保护——攀登绳几乎没有移动,仿佛系在固定物体上一样。与之相对,动态保护中,绳子会从保护器中滑出一段距离,保护者也会有一段位移。考虑先锋冲坠情况。由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系统各快挂、保护点、攀登绳等所能承受的拉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应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系统各处所受的拉力。顶端保护点(最后一把快挂)受的力是保护者给予的拉力和冲坠端的冲力的合力,是系统受力最大的地方,也是保护系统中最关键的地方。静态保护中,由于攀登绳几乎不滑动,缓冲作用几乎都是由攀登绳的伸长起到的,保护者给的缓冲很少,所以保护点所受的拉力更大。而动态保护中,由于保护者的位移和攀登绳的滑动,保护者也给予了很多缓冲,这样可以减小保护点受的拉力。特别是在传统攀中,攀登者放置的保护点更不容易失效,系统也就更加安全。但是,攀登绳和保护者的移动又不能过大,以免攀登者撞到岩壁。
一些攀登者会以一些独特的方式使用GRIGRI,比如在rope solo中。一些使用方式不是Petzl推荐的或认可的。Petzl的官方文件甚至专门提醒人们不要以某些方式使用GRIGRI。
Carabiner
主锁(carabiner)是一种锁扣。主锁在攀岩、登山、探洞、消防、航海、热气球、高空作业等活动中都有用处。现在,一般我们说的主锁是开口端带锁套的(如上图),锁套可以旋紧(或自动锁紧),以避免意外打开。两把无锁的主锁背靠背使用也可以起到防止意外打开的作用。主锁分O型(Oval)、D型(D)、改良D型(Offset-D)和梨型(Pear/HMS)。HMS主锁适用于意大利半扣(munter hitch)。(HMS是德语Halb-Mastwurf-Sicherung的缩写,意思为适用于半扣操作。)
正确使用的话,主锁非常坚固。以广泛使用的HMS主锁为例,最佳受力方向当然是纵向(远离锁门的长边)。国际标准要求最大受力大于20kN。在一些不良使用中,主锁的强度会大大降低。比如锁门打开、横向受力、边缘摩擦、多向受力、杠杆原理、负载过多等。主锁锁身上一般会刻有相关参数,比如不同方向受力的千牛数等。
Quickdraw
快挂(quickdraw)是由短扁带连接的两个散锁(锁门无锁)组合。常连接在保护点上,用于引导攀登绳、使攀登绳流畅地滑动。现在的大多数快挂最大受力不低于22kN。
我们买到的快挂基本上都是分上下的。下端锁与扁带有特殊的固定连接,使得锁不易转动方向。上端则无,只是普通连接。因为多层缝制线和其他因素的缘故,快挂中间的扁带也不似一般的扁带柔软,以助于更好地固定方向。除掉这些区别,快挂=短扁带+两个散锁。一些阿式攀登者会用短扁带+两个散锁代替快挂,因为这样更加灵活(比如缺扁带时就可以拆一个快挂,快挂长度也方便调整,适合不同线路),强度却一点也不会降低(扁带的最大受力也为22kN)。有些时候也可以用锁门有锁的主锁代替快挂上的锁。
使用时,要注意快挂的下端锁扣入攀登绳,上端锁扣入保护点。下端锁的方向固定,方便扣绳。上端锁的方向不固定,便于快挂受力。因为快挂上端扣入保护点,而保护点经常是金属挂片,所以上端锁可能会有锋利边缘,若扣入攀登绳等装备可能会造成损坏。还要注意挂快挂时上下锁门与攀登方向相反,扣绳时攀登绳由内侧(岩壁侧)向外穿出,否则可能会导致快挂脱出。
Harness
安全带是用于攀岩、登山、绳降、高空作业等活动的攀登装备。此处讲的是用于攀登的坐式安全带。安全带可以把人安全地连接在保护站或攀登绳上。虽然由绳子也可以制作简易安全带,现在大家还是更多使用专门生产的攀登安全带。这些安全带会更加舒适安全,通常还会带有装备环(gear loop)。
通常情况下,安全带上的保护环经由主锁,由带防脱结(stopper knot)的八字结(figure-eight)连接动力绳(dynamic rope)。缺点是承受坠落的八字结很难解开。其他绳结也行,一般是布林结(double bowline),《登山手册》("The Mountaineering Handbook")就极力推荐大家使用布林结。不过布林结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连想起不灵……
Dynamic Rope
攀登保护使用的绳索主要是动力绳(dynamic rope)。与静力绳(static rope)相对,动力绳在受到冲坠时会伸长,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以保护攀登者、保护点和保护者。几乎所有动力绳都是kernmantle rope(芯鞘结构的绳),主要材质为尼龙。所有静力绳都必须为黑白两色,动力绳则没有要求。一些攀登类型中经常使用的辅绳(cord)的延展性也很低。
由于所有攀登绳都要经过欧洲机构的检验,所以单位都是公制。动力绳长度常为60m,70m,80m等。一般来说,动力绳有单绳(single rope),半绳(half rope)和双子绳(twin rope)几种,绳头都有不同的标记。运动攀主要使用单绳,但是其他动力绳也在这里一并介绍。
单绳,又称为主绳,是单独使用的绳索。单绳是最常见的动力绳。半绳也称为双绳,双子绳又称为对绳,它们都是必须成对使用的攀登绳。三种攀登绳的绳头标记和基本使用见来自《登山手册》的下图。
对于动力绳来说,最大受力是没有意义的,攀登绳最大受力在30kN左右,比保护点和人体所能承受的力大得多,要造成这么大的冲击力,在实际攀登中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在测试之外,从未出现动力绳仅仅因受力而断裂的实例,所有被记录的动力绳断裂都有被切割或其他损坏因素。动力绳还要经过最大标准冲坠次数检验。但是检验时的冲坠系数(fall factor)很大,实际攀登时也几乎不会发生。
对动力绳来说,相比于最大受力和最大标准冲坠次数,更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受到冲坠时产生的张力、防水性、单位长度的重量、手感、抗剪切能力等。动力绳的直径有时最好考虑,因为保护器有适合的直径范围。有了上面关于GRIGRI的探讨,你应该明白,一定范围内,冲坠时产生的张力小一些更好,因为攀登者放置的保护点不总是绝对可靠的。防水性对于登山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攀登绳进水或结冰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进水也会降低攀登绳的强度。
攀登绳使用时需要注意很多事项。使用动力绳时要注意避免损伤绳索,尽量避免把动力绳放在沙土中,避免攀登绳受到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日晒或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有常年受到风吹雨淋日晒的攀登绳断裂造成伤亡的事故),不要踩绳,更不要穿着冰爪踩绳,绝对不要一镐打在绳上(这样顶绳爬到一半的你多半是废了)。攀登绳不可以直接扣在挂片中(只有傻景区才会这么做)。注意不要使用普通记号笔在攀登绳上做标记,也不要在绳上贴胶带,可以使用厂商推出的专用笔,但是一些书(例如《登山手册》)写到用专门的笔也会对攀登绳产生损害。一般动力绳的中点已有标记。说到动力绳的中点,下降时千万不要忘记打防脱结(笔者听说的有至少两件与此有关的事故,其中一件造成顶级攀岩者令人心痛的死亡)。攀登绳的清洗可以参照说明书。收绳和存放攀登绳也有技术,具体不在这里详述。
Helmet
头盔是野攀不可缺少的装备。须知落石是登山者伤亡的最大原因之一。头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头部。
现代的攀登头盔按材料大致分两种,保护效果差别不大。一种耐用但是重量稍大;一种相比之下不太耐用(可能一撞一个坑),但是轻便(适合阿式等活动)。不要使用别的头盔(自行车头盔、真人CS头盔等)代替攀登头盔。
图片来自: blackdiamondequipment.com; petzl.com;《登山圣经》;《登山手册》
参考:华枫;Wikipedia;《登山圣经》;《登山手册》